每周一三五下午,是海州区浦东街道龙苑社区居民的戏剧节,主角都是社区剧团的文娱爱好者,观众自然也多是附近社区的大爷大妈。这不,昨天下午,划旱船、挑花篮、赶驴……又热热闹闹地在龙苑社区广场表演了。
现场领头的是一对年过花甲的伉俪,女的叫周承兰,今年64岁,是社区剧团的团长和创办人;男的叫徐仁昌,是剧团的总剧务兼美工。另外,参加演出的主角还有李宝霞,现场督阵的还有导演李广汉、编剧何宜刚等。剧团虽小,内部设置一应俱全,一场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也均是有模有样,没有人相信他们中年龄******的已经70多岁,最小的也58岁了。就是这样一个小剧团,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走出去演出17场次,不仅积累了演出经验,而且还有了响当当的名气。
周承兰还在当媳妇的时候,就迷上了民间演出,特别喜欢划旱船、挑花篮等互动性强的节目,民间流行的传统小曲张口就来,只是忙于工作和家务,不能全身心投入。退休后,她常常和老伴到其他社区观摩,一有机会就下场子,每天不吼上两嗓子、不在剧场上溜达一圈,就感到浑身不对劲。
当周承兰有了在龙苑社区创办民间剧团的想法后,老伴徐仁昌及4个女儿均表示支持。退休之前,徐仁昌干过钳工,便主动请缨为剧团做道具。周承兰为剧团要的******个道具就是花船,因为要演划旱船这一传统节目,这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对于从未做过演出道具,而且左眼遭歹徒袭击已经失明多年的徐仁昌来说,大有将军绣花的味道。徐仁昌先是把样品琢磨透,接着去海州采购材料动手制作。耗时一个多月、花费1500多元,一个装饰精美的花船、4只花篮、一头毛驴和一辆独轮车,就先后交付剧团使用了。最有意思的是毛驴(下图),别的剧团制作的毛驴都是一个整体,脖子根本动不了。考虑到小毛驴的灵活性和观赏性,徐仁昌在制作毛驴时,采用二分法,就是把驴头和驴身分开制作,中间用弹性好的竹篾连接,再系上响铃,这样,小毛驴立马神气起来。制作的道具多了要占空间,为了给道具腾房间,老两口就把已经成家的小女儿“撵走”了。
道具一应俱全,差的就是导演和编剧了,周承兰就从别的社区请来李广汉当导演、何宜刚任编剧,剧团一下子吸纳了15个人。
目前,剧团创作的剧本有5大本,收录歌曲、戏曲片段85首。85首歌曲、片段周承兰都能说唱就唱。“花果山美儿迎亲人,温总理来到连云港———”这首《温总理来到咱连云港》,就是从《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改编而来,经过不到一年的传唱,社区的老太太、幼儿园的孩子们都能哼唱个大概。
“真的不错,有剧团就有气氛、大伙儿就有笑声!”龙苑社区曹主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