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万字的长篇巨制《西游记》,通体贴满了海州的标签,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在这本经典的400年流变中,海州的属性曾经被屡屡更变。正如台湾《书目季刊》2014年第四期发表的文字所称,清刊本和当代流行本“删除、淡化了海州”,人民出版社的《******整理本西游记》恢复了吴承恩原著的原生态,这是一种文化的庆幸,是江左淮北海属大地的文化福祉。
一部名著的作者老家在哪里,重要吗?
不知道鲁迅是绍兴人,如何读懂《孔乙己》、《故乡》以至《阿Q》?不晓得施耐庵久潜淮南盐场,如何追究108位好汉的原型构建?不清楚安徒生出身于丹麦的鞋匠之家,如何了解他为什么要倾尽心志写作《卖火柴的女孩》和《煤的对话》?正因为此,面对这些被选入教科书的经典,先生在讲授课文之前,总是先要向孩子们说明作者的籍贯和生平。
正如我们读《西游记》,不了解吴承恩的籍贯是海州,一定会诧异:跨越100多个国家、绵延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为什么故事背景多半与海州的地名、人事、风物、民俗、俚语、谣谚大体量地迭合呼应?反之,为什么与取经路上的重镇名城却相关寥寥?甚至,对于他长期生活的淮安,只字不提?——这就叫老家情结!
作家的乡土情怀,是打在作品上的无可敛藏的烙印。吴承恩在撰写的诸多碑文里一再声明自己不是“淮郡”人,成为《西游记》地方色彩和作品特质的极其鲜明的心声共振。
与鲁迅指述阿Q的土谷祠一样,猴子老家的所在也被写得明明白白。稍微细心一些的读者,只要看到吴承恩在《西游记》******回里写的一句再明白不过的话:“东海之处耸崇巅”,分布于全国各地的28座花果山的山寨品牌立刻黯然失色。如若不信,请君点击“花果山搜索”,百分之九十七的网页指向海州。连云港《西游记》人文资源品位的高迈和亮卓,无论是在中华经典名著中,还是在名人大事的背景存留中,皆堪当一流。所以,除了男一号唐三藏,男二号孙悟空也成了作者的同乡邻里。
《西游记》写海州的频率远高于都市长安、重镇洛阳以及相当于今天上海的唐代扬州。虽然迭经清初改篡者和上世纪流行本的删除,吴承恩还是借唐僧之口,时不时让他自报家门海州。似乎,吴承恩也深知唐代海州的知名度甚高,“海州”前面无需加任何冠词——像今天的“江苏连云港海州”。依照他在第十一回里的故事,连唐太宗也知道“海州状元陈光蕊”。取经路上遇到姓陈的“华家”,吴浪士一定会让三藏禅师,报上自己的海州籍贯。
《西游记》中海州地名的频频现身,可以列出一张长长的“海州地名一览表”——与书中地名完全对应,或采用谐音换字的如:玉皇宫、南天门、点将台、灵官殿、老君堂、莲花洞、压龙洞、李家庄、清风顶、驼罗顶、二仙洞、无底洞、明月庵、清风古刹、陈光蕊遗冢;对西游故事有明确提示的地名、景名如:玉女峰、九条涧,金山、银山、蜘蛛山、白虎山,三百洞、大堂屋、小妖山,灌河口、二郎庙、宰相府、唐王塔、唐王坝、三元宫;有自然石像、摩崖石刻、灵植老树可证的如:看门猴、娲遗石、聚将鼓、玉女洗头盆、八戒石、神针石、唐僧崖,沙僧石、仙砚、美人松、高山流水、团圆宫、纯阳庵、大仙庵;暗写借景的如自在天、五十三参,拐杖柏、通天河、黄泥岭、长春庵、琵琶山、濯垢泉……
开眼九州名山,哪一座能享有这等造化?海州花果山上跳动着的历史脉音以及被《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的师尊凌廷勘称作“荒唐”、“雷同”的“野语”,伴和着吴承恩饱蘸乡情的匠心杜撰和妙手点化,那些属于“地质年代”的山间顽石,映照着世界名著的人文时空。笔者曾无端臆想:16世纪世界文学史的年表上,分外耀眼的,应该是那云台山上的霞光,至于海州口传文学对《西游》故事素材的启迪作用,可谓俯拾即是。仅以载入正史、有文献可检、有物证可征的数说起来,就有:《陈光蕊团圆记》、《陈光蕊龙宫海藏招亲》、“海州人李慎言梦游水晶宫”等;有碑版、方志记录可循的有:三元家世、“海州通草”人参果、诗话“曾见婵娟飏绣球”……
《西游记》的语言中,有属于江淮方言的淮安话、南京话、高邮话,也有吴语蛮言、侬腔嗲调,但体量******的还是海州土话,甚而是至今仍在沿用的属于海州野语的“海里话”,甚而有只在云台山中使用的“海里话”。如指说“坏了”,“完了”的“海”;指说嗳气,叫“阁(ɡǎ)气”;说“气不过”叫“气不氛”;形容人对家庭尽心尽责,叫“巴家”;又如描述口味的“辣搊搊”,形容人很机灵的“钻疾”……也有多在灌云灌河以南使用的“斗(对)啊”之类,皆是喝着海边“滩泉”云台山水的海州话,是《西游记》中出现最多、色彩最亮的地方语言。
海州话,借助吴承恩的笔管,大体量地注入了一部世界经典,是海州人永远的自豪。
一部名著,作者吴承恩、男一号玄奘,皆是现实中人物;作者自认的祖籍是海州,男一号的乡籍被改窜在海州;这是信口雌黄,抑或偶然?男二号孙猴子虽有原型的却纯属虚构,它的家居然也被安在海州的“海上三山”;这又是巧合?
一座城市、一方水土,有如此丰富的风物人杰、山川河流、奇风易俗、乡老野语,浓墨重彩、大雨倾盆般地洒向一部震世骇俗的全球名籍,天下有几多?除古海州连云港,谁能独领《西游》的千古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