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本馆介绍
领导成员
机构设置
各项荣誉

电 话: 0518-85452309
传 真: 0518-85452309
邮 箱: 1445949130@qq.com
网 址: http://www.hzwhg.cn
地 址: 连云港市海州区盐河巷

  群文活动  
腊八节
新闻来源:    点击数:775    更新时间:2022-1-10    收藏此页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是腊月的******个节日。过去,海州民间把腊八节当成过年的序幕,一过腊八就算过了年的门槛,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准备过年。海州民谣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这一天,家家都要煮腊八粥吃。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起源于南北朝,盛行于宋代。明清时,从皇宫到民间,从文武百官到平常百姓,对腊八粥更是倾情。“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生动的风俗画。

    为什么在这一天吃腊八粥呢?一种说法是 释迦牟尼在修行求索的路上,因饥饿和疲劳而晕倒。一牧女见状,拿出自己所带的各种谷物和野果用山中的泉水煮成粥,喂给他吃。释迦牟尼吃过以后,慢慢恢复了元气。然后在菩提树下静坐悟道,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从小给地主放牛,因把牛腿跌断被关进牛棚,几天没有吃喝。饿急了的他,竟从老鼠洞里掏出了玉米、大豆、花生、高梁、胡萝卜等等,他把这些东西一起放进瓷罐里煮成粥,越吃越香甜。做了皇帝,吃厌了山珍海味,想起小时候吃的杂烩粥,便叫人照样做了,果然味美可口,因那天是腊月初八,便叫“腊八粥”。

       早年间,海州一带吃腊八粥,又叫“吃佛饭”。腊月初八一大早,各个寺庙里的僧人、尼姑便开始忙开了,除了将寺庙里的大锅都拿出来,有的还到外面借几口锅来,一起架在院中,将玉米、小米、高梁、红枣、花生、核桃仁、瓜子仁、板栗仁等倒进锅里,堆好干柴,便生火熬粥。粥熬成以后,******锅用来敬佛,第二锅僧尼自己吃。然后便开始由小和尚、小尼姑提着竹篮,给一些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送粥,叫“送佛饭”。这一天谁吃了佛饭,就有了福气,还有可能得道成佛。穷人一般都是上寺庙里讨要,也会得到施舍。

    过去,穷人家不可能什么谷物都有,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便将家中所有品种的粮食都拿出来,互相赠送。我送你一捧花生,你赠我几个枣,他又给了一点莲子,哪怕一小袋的高粱,都能分送十几家。这样一凑,品种便齐全了。真正做腊八粥,也没有明确规定哪几样东西,一般是有什么就放什么,十几样东西放一起煮也行,不足八样也可以。但都尽可能多放一些,据说,哪一种粮食放进腊八粥,来年就会增产。有民谚道:“吃了腊八粥,明年大丰收。”就寄托了人们企盼五谷丰登的愿望。

    近年来,好多社区在腊八节这一天都会精心熬制腊八粥,邀请居民前来品尝,同时为社区孤寡老人、环卫工人等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让这个腊八节格外温暖。在寒冷的冬日里,浓浓的粥香传递浓浓的邻里情,已逐渐形成新的民俗。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活动速览丨虎年新春文化盛宴上“云端”   下一篇:海州区文化馆庆元旦“梨园情韵”戏曲专场魅力呈现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电 话 0518-85452309   传 真 0518-85452309   
地 址: 连云港市海州区盐河巷 邮 箱: 1445949130@qq.com
连云港市海州区文化馆 版权所有 |信通网络-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管理]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3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