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的支柱,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对我们抓好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凝神聚力推动港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港城,应该是文化事业兴盛、文化产业发达的港城。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培育新型产业,建立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力打造现代港城文化载体,建设港城现代文化高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整合资源、优势突破、错位发展、力求实效”,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服务、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大力发展以港城文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构架,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高起点打造港城文化产业品牌。
创新理念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工程。以“两带一创”为总抓手,助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上水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度。采取集中学与自己学相结合,走出去学与请进来学相结合,交流学与研讨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丰富学习内容,逐步提升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创新理念和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点带面,引领学习型社会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抓手,加强精神文明创建。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主线,扎实推进“乡村文明行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突出抓好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先树优工作。抓牢抓实城乡志愿者活动,以志愿者为平台,积极创建文明窗口、文明行业、文明服务,促进精神文明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开展。构建合理和谐的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在综合文化站的指导下,将村文化大院打造成集“宣传、娱乐、沟通”于一体的农村文化工作新基地。发挥文化大院作用,开展元旦、春节、元霄节等文艺汇演、组织电影下乡、群众趣味性运动会,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活动。引导企业、社区广泛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限度地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加大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健全完善“农家书屋”,支持农村电影放映,使群众的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