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来自哪里?幸福又来自哪里?来自于文化民生的改善。徜徉在百姓文化生活富足的海州,浓烈的文化氛围伴随左右———陇海步行街、青年公园内人头攒动,文化节、书画展、宣讲团唱响新浦,新浦公园二期改造、玉带河都市风情带、南城古镇宗教文化旅游项目等文化载体相继落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项目工地如火如荼。
海州用坚实的脚步印证着自己的承诺——
近年来,海州区大力构建覆盖广泛、传输快捷、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斥资2000余万元构建以区文化中心为“一心”、以苍梧绿园、郁洲公园、市民广场、凤凰广场等文化广场为“四极”、以分布全区的社区文体室、文化游园为“百点”的“城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三里文化圈”,居民出行不到15分钟就可享受到文化娱乐、休闲健身所带来的幸福感。
百姓文化的福祉之地
“这里免费的文化服务太多了。”采访中,很多市民由衷地发出感叹。位于玉带社区的文体中心,健身中心、乒乓球馆、羽毛球场、棋牌室、书画室、排练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一应俱全。为了保证居民能真正享用文体中心,中心每天都免费、错时对居民开放,书画室还提供免费的笔墨和宣纸。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中心每个月推出各种免费培训项目供选择,其中声乐、戏曲等培训,备受居民青睐。
74个社区、20个行政村形成了“一社一品”、“一社多品”的文化特色。苍梧社区凭借人才多的优势,开办了宣传画廊、苍梧论坛、读书会,成立了社区艺术团、气功站、乒乓球队、门球队、柔力球队等;玉带社区建成万册图书室、乒乓球室、儿童画室,京剧排练室、棋牌室、台球室,培育了腰鼓、太极扇、秧歌等多支文艺队伍;星化社区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学习型社区,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社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截至目前,文化大院覆盖全区各行政村, 文化活动室覆盖全区各社区,全区30多个社区文化场所实行提档升级。新建文体小游园82个,面积130560平方米。建成社区图书室阅览室74个,其中建成玉带社区、西苑社区等万册图书站6个,五千册图书站三十余个。建成697个体育设施,其中健身路径109条、晨晚练健身站点243个、街道乡镇室内外健身点92个、社区室内外设施162个、体育场馆8个……至此,一张遍及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编就。
为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海州区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送戏送书工程”、“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工程”、“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农村文化科技示范户创建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九项工程,建立文化阵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开展新浦文化明珠镇、特色文化镇、省级文化示范村、市级文化示范村的建设等工作来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目前,全区共建成农家书屋29家,部分书屋还配备了计算机,为广大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查询和信息发布服务。其中,花果山当路村农家书屋拥有价值100多万元的精品图书达40000余册,涉及法律、科教、历史、政治等40多个方面,可谓在苏北地区村一级的书屋中首屈一指。
海州文化凸显魅力
万场电影千场戏、百村千户种文化、全民读书月,百姓大舞台、地方戏曲大舞台……海州的百姓也从未像现在这样享受着如此丰盛的文化服务,拥有如此广阔的艺术舞台。
海州区连续九年举办的全市春节文化活动重头戏“春节民俗大联欢”和元宵大型焰火晚会成经典延续,“省百名艺术家百场惠民演出”、“和谐文化进万家”、“幸福新浦欢乐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主题文化系列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百花齐放”,每年达150场次,参与或观看的市民超过20万人次,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场场有亮点”的局面。
更为关键的是,文化民生的投入呈现出明显的“引领效应”。海州的百姓由最初的被动参与文化活动,到后来自发加入文艺团队,发展到现在自觉融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府自上而下的“文化发动”、“文化派送”,已经演变成为群众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 “社区邻里节”、 社区体育节、社区才艺展演、“市民课堂”、“居民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每年达200余场。新东街道艺北社区“亲情服务卡”、新南街道建康社“邻居茶座”、浦东街道民主社区“棉鞋节”、新南玉带社区“读书会”、苍梧社区《苍梧人家》小报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深刻诠释着“美丽新浦”的发展内核。
“人人都是明星”
每当夜幕初降,社区里的文化小广场就热闹起来,戏曲、舞蹈、独唱、小品、快板,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社区演出经常出现的场面。手拉手艺术团团长吴立玲自豪地告诉笔者:“我们晚上7点演出,可往往6点钟就有观众来小广场占位,生怕没位子了。”全区类似手拉手艺术团这样的业余文艺团队有120个,会员已达到数千人。这些艺术团表演的节目都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文艺节目,每次演出,不仅有附近的观众赶来捧场,有些艺术团还应邀到相邻区县演出。据悉,海州区74个社区目前已有120支文艺演出队,玉带社区京剧社、文武学校舞龙(舞狮)队、白玉兰腰鼓队、淮海剧团等一批有影响的群众性文艺团体22支,民间自发业余文体团队126支,业余文艺人员达6000余人,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
为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向较高层次发展,海州区一边忙着下基层送文化,一边忙着为基层“种”文化。区文化部门的因势利导、热情扶持。在每个社区设立了文艺辅导基地。每个基地活动内容不同,由区文化馆不同的专业人员定期到基地进行指导和辅导。同时在每个社区选择一至两名有一定文艺特长和组织能力的居民作为社区文艺辅导员。区文化馆定期组织培训班,对这些辅导员进行集中授课,提高他们的综合文艺素养。其中,新浦秧歌队多次在全国大赛中夺冠,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秧歌。一群花果山乡“农民淮海戏表演艺术家”排练的地方戏《扁担会》,经扶植,这一民间乡土文化奇葩绽放,从田间地头演到省剧院。
如今在海州区各社区,居民纷纷主动“站出来”、“靓出来”、“赛出来”,使社区文化舞台异彩纷呈。目前,新浦区书画、围棋、戏曲、腰鼓、体操、门球等各种群众性文化社团百余个,构筑了老、中、青、少多层次的社区活动文化网络,实现了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文化团体。不少社区还创新举措,聘请了各类文艺专长人员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组建了自己的辅导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