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本馆介绍
领导成员
机构设置
各项荣誉

电 话: 0518-85452309
传 真: 0518-85452309
邮 箱: 1445949130@qq.com
网 址: http://www.hzwhg.cn
地 址: 连云港市海州区盐河巷

  艺术培训  
静与力的艺术
新闻来源:    点击数:2546    更新时间:2015-9-4 11:51:20    收藏此页

原来我对刻字艺术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感觉除了字的表面意义外,工艺上没有多大的讲究。但看了全国刻字名家,连云港市刻字协会主席侍少华同志《知足者常回味》的刻字作品后,很惊讶,完全超出了想象,虽然我对刻字艺术认知浮浅,但就其作品毫无生疏,犹如遇见知己,无声的交流好似甘泉入心,又象波涛掀起阵阵激情,令我按捺不住激动和感慨,说是字的艺术,到不如说是“和谐美”的立体画。这儿,就此作品谈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一是,字意内涵表现出了作者坚韧的生活理念:
从古到今,中国人传统生活和精神理念,有一句近似的代表句是:“知足者常乐”,追求的就是“世外桃园”“洞天福地”乐在脱俗,喜在荣禄。其实都知道,人是脱不了俗成不了仙的,生活中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也不可能有坐享其成的“荣禄和常乐”,作者很明白这个道理,选择了“知足回味”的生活哲理,寓意很清楚,就是:人在世上要正视生活不能逃避矛盾,生命虽然美好但生活是残酷的,生命的彩虹是要经风雨的,一旦生活得到满足,不要忘乎所以,要回味来自不易,“居安思危”。当生活遇到挫折生命受到挑战,不能泄气要回味美好要看到光明看到勇气,总结经验接受教训。看,选择“知足回味”这个主题作者是何等的胸怀。

二是、和谐美,蕴含了“知足”必须常“回味”的人生哲理
侍少华同志在《知足者常回味》的作品中,字体选择了“篆”,篆体的婉转坚韧是美与力的结合。字与字之间结构上是:虽然“交错相叠、但主次分明”,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坎坷曲折、酸甜苦辣但又有五味调和的“美味佳肴”。更称奇的是“回味”味的边旁“口”正好在中间,暗示人“七情六欲”主“入口”,鲜明扣住了主题。在刀法上,侍少华同志大方果断,故意突出了“刀刀见刃”、“层层见痕”,好似人生的“大写”又象似生活中的“沧桑”。
审视整个作品,字体、结构、刀法浑然一体,静中有动、柔里带钢、和谐而有劲道,给人在生活中无畏无惧、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启迪。

三是,从作品看到了做人的胸怀:
看《知足者常回味》作品,想像的出:作者对生活的认真,人生的阅历,如果没有经历、没有磨难,没有“静中致远”博大胸怀、甚至没有成功与失败中常回味,是没有这样的大手笔,可见,侍少华同志做人、处世的理念,真是令人敬重佩服。

在这,我想起有位收藏奇石的朋友给他藏石的地方取名叫《悟石堂》,当我问他“悟”和“赏”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他解释:“悟”和“赏”是“里”与“表”的关系,悟是在意它的内涵,追寻一种缘分和精神,悟石的人是生活的主宰,在意生存的质量和价值。而赏,从字意上仅仅是观赏,图的只是象形的美,赏石的人只是生活的过客,在意的是物质上满足。我想这也是和侍少华老师的“知足回味”一个道理吧,生活,如果不去经历“回味”、常感悟成功与失败,是永远不会有真正“知足”和快乐的。看来天下真有“三人行必有吾师”啊。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舞蹈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浅谈专业演出团体是城市广场文化的品牌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电 话 0518-85452309   传 真 0518-85452309   
地 址: 连云港市海州区盐河巷 邮 箱: 1445949130@qq.com
连云港市海州区文化馆 版权所有 |信通网络-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管理]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3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