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似一股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奏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旋律。作为一个群文管理者与工作者,更是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与重担。在笔者多年的舞蹈教育、创作业务工作中,笔者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观点,在下文,笔者将结合与时俱进的观点,对群众文化工作中少儿舞蹈的教育与创作作一浅谈——
一、少儿舞蹈教育是对孩子意志、快乐的人生观形成的优秀培养形式。少儿舞蹈教育在孩子的意志培养中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意志对于孩子就是在生活中的行动目的性与持久性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往往凭兴趣,即使有着某种目标,遇到挫折与困难也很难坚持下去,这就是意志薄弱的问题,意志的薄弱关系到孩子成就学业、事业等结果的好坏。那么,如何利用少儿舞蹈这一特别的教育形式来培养与训练孩子的坚强意志与快乐的人生观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舞蹈在教学中要真正发挥群众的文化教育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切忌在教学中一味的形体训练、一遍遍的成品舞蹈练习,如果这样做,孩子就是成人也会感到单调乏味。笔者多年在舞蹈教学中,都是在训练中提取适合其年龄段的游戏、生活、其实这些都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如:舞蹈作品《课间十分钟》、《小兰花》、《巧婆婆》等,这些舞蹈的编创均来自原汁原味的生活,孩子就像在生活中有滋有味的排练。笔者还抓住少儿爱美的心理,告诉她们,这样训练会成就你们长大后优雅的气质,会有助于你们身材的美丽,孩子乐此不彼,在优美的音乐中,训练形体,排练舞蹈作品,真正的磨练了意志、达到了快乐的人生观的形成,也充分发挥了舞蹈对少儿的教育功能。
二、少儿舞蹈教育同其他学科、专业一样,同样能够对孩子起到一个优良的在人生中对待事业、学业、爱好“专一性的”培养与良好人生观的形成。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儿童树立意志坚强的典型,是儿童乐于接受而又行之有效的锻炼意志的好方法。在舞蹈教学中笔者更注重结合舞蹈作品剖析对孩子在生活中敢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教育鼓舞与影响。这与父母在生活中也会把儿童充沛的精力引导到克服训练中的困难上去事一样的道理,在舞蹈教学中,通过给儿童在训练中制定目标,让目标在儿童心中越明确,儿童就越主动,越积极去克服训练中的困难。如:在制定舞蹈培养、训练目标,既要有长远的目标,也要有切实可行的训练后即能达到的短期的目标,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付出的乐趣。直白的说,训练、排练到成功的演出,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强制明确的提醒,又要有帮助、鼓励和欣赏,在肯定中增强自信,在苦练中获得进步和成就感。孩子才会有顽强的毅力去克服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孩子设置苦、创造苦,利用训练中的苦,让孩子得到真正的锻炼。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教育,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在成长中对待美好事物,处理美好事物,形成了优秀的“专一性”品格。这样的孩子成人后对待事业、家庭、爱好、都会该执着。
三、一个成功的少儿舞蹈作品的创作,同其他艺术专业一样,必须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原则。少儿舞蹈的创作既不是简单地将作者已有的舞蹈语汇随手拈来,任意堆砌,也不是让小演员机械地将一些高难度的技巧一套套地表演给观众看,少儿舞蹈的创作应立足于儿童的特点,从儿童的生活体验中走出。舞蹈作品的创意、题材、风格、思想、艺术形象必须沿着儿童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现在不少少儿舞蹈作品不仅缺少舞蹈的主题、结构、情节、意境、思想、个性,更无童趣、童心、童情、童态、童稚、童真。还有的舞蹈作品就是成人舞蹈的照搬与套用。让人观后从中既捕捉不到作品的艺术形象,更不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达不到舞蹈教育的目的。 笔者认为 体验儿童生活,收集、积累儿童生活素材,创编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舞蹈语汇,选择充满童趣、童情、童真、童心且旋律优美、风格高雅、利于塑造艺术形象并与舞蹈动作和谐的音乐,将音乐、舞蹈融于一体,实现音乐与舞蹈、文学、美学等的完美统一。既利于儿童表现,更易于儿童乐意地接受。 |